中国老龄协会学习贯彻2025全国两会精神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借助科技力量助力养老服务业大发展是必由之路。目前,科技力量可以在多方面助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例如,借助网络平台将订单式养老服务选择权交给有需要者,由此促使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借助智能化助老器具的研发应用,助力老年人维持生活自理能力;借助机器替代人工照料,弥补人力不足并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
聚焦家门口养老,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在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促进居家与社区养老深度融合,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支持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
要抓住当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产业转型的新机遇,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社区培训、发布《数字生活指南》、普及智能设备等,提升老年人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养老场景。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
尽快推动家庭养老机器人行动计划。支持部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立足自身优势,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定期对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产业重点领域、空间布局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同时,要面向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模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钱海军:
钱海军关注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银发经济在供求关系上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钱海军说。
◆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银发经济内容,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表示,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全社会都应该关心老年人。他建议,相关部门和组织应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文化旅游、智能科技等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构建完善的适老产业链,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中国社会报》)
责任编辑 : 逯晓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