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各地动态

优化创建机制 强化过程管理 辽宁省增强“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效
发布时间:2015-07-16 10:33:34    来源:全国老龄办宣传部群众工作处
【字体:    

  辽宁省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自开展以来,辽宁省老龄办积极扩大创建范围,优化创建机制,创建实效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一是“敬老文明号”的社会认可度和评价较高,创建单位成员对“敬老文明号”的精神和内涵能比较准确地认知,“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和创建单位本身也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二是“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与基层老龄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基层涉老窗口单位在“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例如,辽宁省开展第二届创建活动的单位80%以上是窗口服务单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能有效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党政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老龄工作部门与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外围老年群体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密切,为老龄部门在工作中有效借助、调动、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创造了条件。三是通过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创建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沈阳市公安交警系统 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和“平安交通进农村”等行动计划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作为以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创建单位,通过创建提升了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凭借优秀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创建领导,巩固创建机制。在2014年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启动以后,辽宁省老龄办及时向省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辽宁省副省长刘强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及时研究部署。随后省老龄办组织召开了由省老龄委成员单位联络员和全省县级老龄办主任参加的会议,对第二届创建活动进行再动员部署。省老龄办经过协调争取,重新调整扩充了成员单位和创建领导小组,加强了和省卫计部门的协调合作,并将驻辽的中直涉老部门也纳入创建活动。在总结第一届创建活动经验和征求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辽宁省老龄办充实完善创建实施方案,确立了“以巩固成果为基础,强化政策创制为动力,推动惠老政策落实为重点,提升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为目的”的创建目标,明确了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各市(地、州)将创建活动纳入党委、政府评比达标、精神文明考核,县(市、区)一级纳入党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沈阳市老龄办、文明办共同印发了《沈阳市第二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第二届创建活动推进会,明确了创建活动内容、方法和步骤,提出了“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收效”的总体要求,成立了由市老龄办、市文明办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借助文明办系统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丹东市在第一时间把全国、省级的文件精神传达到成员单位、县(市、区)老龄办以及全市各涉老部门和为老服务组织,召开“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会议,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方案。

  (二)加大创建动员,扩展创建领域。辽宁省早在第一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时就确定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的创建目标,创建活动基础较好,创建范围较广,为了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辽宁省老龄办把社会动员和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动员方案,一是主动与银行、公安、交通、卫计、人社、文化、铁路、旅游等部门联系,要求申报创建单位,共有一万多家参与前期申报;二是提高在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的动态发稿量和创建活动典型单位的深度报道发稿量;三是通过户外媒体开展全面的、渗入式的宣传。沈阳市、丹东市、东港市在全市广泛部署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并将重点放在银行、卫生计生、交通、公安、残联等单位。到目前,全省14个市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参与创建的行业系统都结合本系统工作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标准。例如,沈阳市公安局分别为警务指挥部、交警系统、治安系统、刑侦系统、社区警务和出入境管理系统、社区警务支队制定了不同的创建目标和标准,将创建措施做实做细,保障了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上下联动,提升创建实效。辽宁省采取了公共窗口服务单位和政策制定部门两手抓的办法。既推动老龄委成员单位加强政策创制,又推动公共窗口单位抓紧落实优待优惠政策。自第二届创建活动启动以来,辽宁省已经通过开展创建,推动相关部门解决了80至89岁低收入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的发放问题、60-69岁老年人半价乘车优待问题,并启动了关爱老人健康工程。同时,促进窗口单位积极开展具有实效的创建活动。例如,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为老年人减免挂号费达每年10万元。辽阳市公交系统优化了敬老文明先进车标准制度和服务标准,开展文明车、文明司乘人员评比活动。沈阳市山东庙街道菜行社区推出“四个一”空巢老年人服务模式。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开展“三好儿女”系列评比活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以“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为老服务“五延伸”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义诊下乡送健康等公益活动,扎实推进敬老爱老工作。兴业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开始提供便捷服务和上门服务。沈阳市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为解决部分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不方便的困难,设立了代办服务。锦西石化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半年来共修改岗位规范71项,新建7项,重新优化了中心机构设置图、中心医药费报销等7项工作流程图。辽宁铁法能源责任有限公司在选人用人以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还将孝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重阳节定为公司的敬老日,全公司放假一天,让员工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心。东港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了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老年人办理残疾人证活动,为1000余名老年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护理床、助视器等各类辅助器具3000余件,价值近百万元;开展入户康复训练指导,2000多名老年残疾人从中受益。

  (四)强化管理,促进创建规范化。“敬老文明号”活动重在创建、贵在管理。辽宁省建立了“敬老文明号”评价指标系统,按照以服务老人为导向、依据职能分解指标、软硬指标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系统相结合的原则,设立了制度规定、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及表现、特殊制度与业绩等4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作为创建活动过程的基本规范和导向。同时,为把监督工作贯穿始终,辽宁省老龄办采取了创建前申报的方式。要求参与创建的单位先申报参创材料,并对一万多家参创单位按照创建活动的过程公开、措施公开、方法公开、成果公开的标准进行初选,最终确定了800多家作为将来的参评单位。由各市统一配置参创单位标牌,悬挂醒目位置,供社会监督。省老龄办每半年召开一次创建活动推进会,对创建活动进行阶段性讲评。成立由省办主任、副主任带队的、省直各厅局联络员参加的创建指导小组,深入14个市、县、社区,开展定期专题调研。沈阳、大连、鞍山等8个市组织参创单位到山西、杭州等创建工作较好的城市进行观摩学习,查找差距,优化创建。大连市在第一届运作的基础上,继续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估机制,由事后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这些做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对参创过程的监督力度。


责任编辑 : 曹清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