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老龄事业

聚焦老有所为,推进『银龄行动』拓面升级
发布时间:2025-05-07 09:17:44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2024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发出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伟大号召。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银龄行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推动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强化政策指导支持。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党委宣传部、社会工作部等12个部门制订《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北疆银龄”七大志愿服务板块联动,涵盖卫生健康、科技教育、法律维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互助养老、红色传承等领域,全力打造“北疆银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

壮大银发人才队伍。自治区民政部门制定加强银发人才库建设措施,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银发人才库”,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按照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农林牧水等专业领域分类入库银发人才1.05万人,较2024年扩容30%,银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积极探索在银发人才较为集中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设立银发人才工作站,常态化开展项目活动,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专业技术特长。

强化资金保障。2025年,自治区民政部门安排10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开展自治区本级“银龄行动”集中示范活动,安排700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全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并依托“数字民政”系统建立“积分管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效激发老年人参与活力,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强化品牌引领,释放“银龄”正能量

强化示范引领。内蒙古自治区成功承办全国老年志愿服务暨“银龄行动”乡村振兴行主题活动,组织邀请46名国内知名银龄专家志愿者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化德县,开展为期十天的免费义诊、健康讲座、技术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1万余名老年人,示范带动全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突出品牌效应。自治区民政部门以“北疆银龄”志愿服务品牌为牵引,依托“银发课堂”“红色研学”等载体培训老干部8000余人次,组建“流动宣讲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近千场,组织3881人次银发法律人才参与人民调解,助力基层治理,培育了“老娘舅调解团”“老法官工作站”等品牌,孵化出“共享奶奶”托育服务、“红色物业”社区管理等品牌项目,实现银龄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深化典型培树。自治区民政部门及时发现和选树老干部先进典型,开展多维度宣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玉然常年开展党的理论主题宣讲,旺楚格投身非遗保护,魏哈斯坚守沙漠植树治沙……持续释放“银龄先锋”正能量,引导更多老同志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智慧力量,激发老年人干事创业热情,推动老有所为向纵深发展。

创新服务载体,凝聚工作合力

加强工作协同。自治区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老龄委议事协调机制优势,联合组织、卫健、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涉老社会组织,通过“政策统筹+资源整合+项目驱动”模式,全面激活“银龄行动”发展动能,构建起“智力援基层、服务惠民生、文化传薪火”的多元老年志愿服务体系。

依托平台赋能。自治区民政部门依托老年大学积极赋能老年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116所旗县级以上老年大学、602个老年大学教学点,在边远地区设置远程教育收视点129个,在校银发学员达7.14万人,精准赋能银发人才参与基层治理、专业服务及文化传承,推动老年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需求高效衔接,实现老有所为与时代所需同频共振。

丰富活动形式。自治区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银龄行动”:乌兰察布市组建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志愿互助服务队,建立“以老助老”常态化志愿服务模式;呼和浩特市老年活动中心成立银龄艺术团,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公益演出,以歌舞、戏曲等方式传递文明新风;包头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宣讲团长期深入基层进行理论宣讲,累计宣讲1500多场,受众近10万人次;鄂尔多斯市成立“名老蒙医工作室”“银龄医疗队”,组织退休专家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基层“银龄行动”遍地开花,理论宣讲、文艺展演、纠纷调解等活动蓬勃开展,银发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制度保障+品牌引领+载体创新”三维发力,推动“银龄行动”从“零散参与”向“体系化运作”转变,积极构建银龄力量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 : 逯晓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