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新闻
应国际老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eing)邀请,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孙硕鹏率团出席了国际老龄联合会第17次全球大会。本次大会于2025年9月9日至12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由国际老龄联合会与南非西北大学共同举办。大会主题为“老龄行动:循证、政策与实践”,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数百名政策制定者、老龄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与社会组织代表参会。大会围绕老年友好型环境、中低收入国家能力建设——政策与良好实践、老龄化与经济关联、家庭与代际互动、健康老龄化、全年龄段免疫接种、数字技术助力实践、长期护理与功能改善,以及脑健康与生命历程等议题展开讨论。
孙硕鹏在题为“加强代际联结:老龄化、技术与经济韧性”的全体会议上致辞,从文化的内因、家庭的根本、社群的塑造、科技的支撑等四个方面,分享了中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待际联结方面的做法和考虑。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达,对长辈的敬爱、对亲情的守护、对生命的敬畏,始终是人类文明中最温暖、最核心的底色。中国孝亲敬老文化源远流长,推崇“百善孝为先”,通过法律和道德手段督促引导子女自觉做到思想行动上尊敬父母,物质生活上宽待父母,生活起居上关心父母,精神生活上问候父母,让家庭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温馨港湾。他还指出,中国政府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作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5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中国政府秉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欢迎各国搭乘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共同开辟老龄化时代全球经济增长新蓝海。他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中方将进一步加强老龄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以文化包容凝聚代际共识,以技术创新激活银发经济,以全球合作守护人类共同未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温暖、更具活力、更加健康长寿的世界,共同构建老龄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期间,代表团还与南非社会发展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高专办、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国际老龄联合会、国际助老会、南非西北大学等单位和组织机构代表进行了礼节性会见。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等国内相关单位及组织代表团参加本次大会,并就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老龄化与技术等议题作精彩发言。
国际老龄联合会成立于1973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欧盟欧洲委员会享有咨商地位,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办事处、维也纳办事处以及亚太经社会均派驻代表,并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正式的合作关系。该组织采取会员制,会员由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工商业实体代表,以及个人会员构成。1999年国际老龄联合会第4次全球老龄大会召集了61个国家的部长级官员与会,通过的《蒙特利尔宣言》为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加强老龄工作提供了重要建议。中国老龄协会于1999年加入国际老龄联合会,是国际老龄联合会的理事单位。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推进老龄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借鉴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 曹清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