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和韩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是东亚地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面临着健康照护压力、劳动力短缺与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的挑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上有很多共性的做法。三国在智慧健康养老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实践和合作,为推动亚太地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刊登《中日韩智慧健康养老案例》,以飨老龄工作者学习、研究、借鉴。
日本智慧健康养老案例
适老租赁住房智能健康监护
本案例探讨了将非侵入式居家监测技术嵌入支持性租赁住房的实践。由富士集团(FUJI)与野村不动产(Nomura)共同推进的“健康监测系统+支持性租赁住房”示范工程,2024年起在东京及周边都市圈试点,逐步形成社区中的居家健康支持模式。项目在地方政府的健康促进框架下获得经费支持,并被纳入区市高龄者安全服务评估体系,成为健康寿命延长行动中的典型案例。示范运行显示,系统提升了独居与半独居老年人的安全感与生活自立性,也引起保险机构与社会福利部门对“技术介入+社区治理”长期价值的关注,因而成为政策讨论与行业复制的焦点。实践表明,系统在早期预警、减少不必要巡检、优化医疗响应等方面显著效果;但也面临技术维护成本、数据合规与社区参与度不均衡等现实问题对该模式可持续推广的挑战。该案例的价值不在于单项传感器或算法的优劣,而在于以技术作为触媒,重塑社区治理、护理流程与家庭支持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技术嵌入理念。
一、案例概述
日本进入“超高龄”社会,独居老年人数量攀升、家庭照护能力弱化,地方财政面临长期护理压力。如何在保障老年人尊严与自主性的同时,提升安全保障与医疗响应效率,成为政府与企业共同课题。
在此背景下,富士集团与野村不动产合作,富士提供轻量化、非侵入式居家健康监测技术,专注采集分析日常活动模式与环境参数;野村将技术嵌入“OUKAS健康促进型高龄者租赁住房”,通过无障碍居住环境设计与物业、社区服务整合,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活改善。项目选择交通便利、社会服务成熟的都市社区作为示范点,既保障试点成功率,也为后续扩展提供参考。
在具体落地过程中,系统部署伴有多方协作安排:物业接收预警后有明确判断与上报流程,社区护理人员接到平台推送后依据健康档案决定是否上门评估,医疗机构必要时启动远程诊断或上门诊断。这种多主体协作网络是项目区别于单一技术供应的核心,也是其被地方政府纳入示范项目的重要原因。

图1爱知县知立市健康监测系统与高龄者租赁住房计划
二、创新模式
(一)场景化健康监测技术
本案例的创新关键在于“技术嵌入服务流程”,而非单一传感器性能提升。FUJI的技术遵循“非侵入、低门槛、可解释”原则:在居室入口、卧室等主要区域布置门磁、红外与微波探测传感器,通过BLE网关将数据传至本地边缘计算单元,经去噪与模式识别后,仅将异常标签与必要摘要上传云端,既降低数据传输量,也构建了隐私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云端使用时序分析模型建立住户起居节律画像,依据偏离常态程度判断预警优先级,并将结果推送给物业、家属或指定社区护理员。
(二)“硬件+软件+社区治理”的多维融合
服务设计上,Nomura将住房视为主动服务空间,内嵌社区治理机制。例如OUKAS项目设置“社区健康协调员”,负责将技术输出转化为社区行动:协调志愿者短期上门核查、组织定期健康宣教与简单康复训练、协同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这种“软硬结合”模式以硬件提供感知能力,以软治理将感知转化为行动与关系链,实现服务闭环。
(三)商业与公共补贴的混合融资路径
示范期间,部分设备与安装成本由市级健康促进基金补贴,物业与运营方承担月度运维费用,保险公司对特定风险给予快速理赔支持。这种三方分担模式降低了单一主体负担,为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可行的商业化路径。

图2无障碍设计实例

图3“OUKAS健康促进型高龄者租赁住房”项目
三、应用效果与推广
(一)风险防控与应急负担降低
两处示范楼投运半年内,服务约350名高龄租户,系统触发异常报警49次,核实后12起需现场干预,早期介入避免了跌倒、脱水等状况恶化。同时,物业巡检次数减少,护理资源集中于高需求个案,降低了社区应急负担。
(二)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提升
100位受访租户中,87%以上表示系统提升了安全感与居住满意度。安全感源于技术、社区活动、邻里互助与物业响应共同形成的信任网络,例如老年人更愿意接受上门医疗建议,信任的累积成为技术价值转化的关键。
(三)运营管理效率提升
平台将分散信息汇总为可视化个案档案,帮助快速判别干预优先级。数据显示,日常巡检次数下降约38%,节省20%人工工时;应急响应时间从传统排查缩短至平均12分钟内,效率提升优化了医疗资源调配。
推广方面,示范团队采取分层路径:先在大都市核心区优化算法与协作规则;再向东京圈、阪神圈等成熟社区复制,解决跨机构协作与数据兼容问题;长远计划向中小城市与乡镇扩展,探索通信薄弱地区的替代方案。商业模式上,已验证“租金捆绑”“分层订阅”“数据合作”等路径,政策层面正推动将监测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或地方健康补贴目录,部分城市已启动补贴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