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和韩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是东亚地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面临着健康照护压力、劳动力短缺与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的挑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上有很多共性的做法。三国在智慧健康养老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实践和合作,为推动亚太地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刊登《中日韩智慧健康养老案例》,以飨老龄工作者学习、研究、借鉴。
韩国智慧健康养老案例
首尔市Hyodol老年情感交互陪伴机器人
Hyodol是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AI陪伴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情感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同时具备健康管理、情感交互、安全监控及数据平台等核心功能,广泛应用于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术后康复及慢性病管理等场景。其发展得益于韩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自2015年成立以来,Hyodol公司通过政企协同机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获得了多项认证和奖项,包括韩国专利厅颁发的创新产品认证,以及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评选的“增长动力核心技术”开发主体认定。截至2024年,韩国已有约7000台Hyodol机器人服务于独居老年人家中,同时该公司在荷兰等国际市场开展试点研究,获得了老年用户和护理人员的广泛好评,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了护理服务效率。尽管面临技术、文化与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Hyodol仍在韩国本土及国际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推广成效,为全球智慧养老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一、案例概述
(一)AI陪伴机器人介绍
是韩国专为老年人研发的AI陪伴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情感计算与物联网技术,采用温馨可爱的轻量化设计满足老年用户需求,核心功能涵盖四大板块:健康管理(提供定时服药、锻炼提醒及每日健康问卷监测)、情感交互(基于ChatGPT的自然对话、音乐播放、记忆游戏,触摸感知后可发出安慰语音)、安全监控(内置运动传感器,若监测到24小时无活动迹象,自动向控制中心或监护人报警)、数据平台(通过AIoT收集行为与健康数据,生成“AI健康管理报告”供家属及护理人员查阅)。

图1产品展示(左)和老年人演示(右)
(二)应用场景
在居家养老场景中,该机器人为独居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情感陪伴,缓解孤独感;通过智能提醒管理用药、体检日程,长时间无移动时触发安全警报;搭建亲情数字桥梁,子女可通过专属APP查看老年人状态、发起视频通话,机器人自然提醒老年人回复。
在养老机构场景中,该机器人作为辅助护理工具,可同时为多名老年人提供服务。它通过组织认知训练游戏、播放怀旧音乐等方式,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外,还可将机器人整合至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提供基本健康检查与紧急呼叫服务等服务,并与社区安防系统实现联动,构建主动式安全预警机制。
在术后康复与慢性病管理场景中,该机器人可定时提醒老年人服药、复诊,通过互动游戏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情绪识别功能可及时发现个体的心理波动并给予鼓励,对中风康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早期干预具有特殊价值。(三)发展背景与历程
韩国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2022年人口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47.7%,“孤独死亡”事件年均超过3600例,且预计到2043年,护理人员缺口将达99万。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将“人工智能+养老”列为重点方向,Hyodol借此政策支持快速发展,历程可分为三阶段:
1.初创与技术奠基(2015—2020):2015年开展独居老年人需求调研,2016年完成3G版原型机验证,2017年推出Wi-Fi版并在江原道试点,2018年升级物联网版本获KC认证,2019年发布LTE版并亮相中国养老产业博览会。
2.本土化验证(2017—2020):参与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首尔产业振兴院等多项政府项目,2020年入选韩国发明振兴院优秀发明采购名录,获专利局创新产品认定。
3.全球化与AI升级(2021—至今):2021年被选定为“增长动力核心技术”开发主体,2022年在纽约韩裔社区完成海外测试,2023年推出集成ChatGPT的二代产品,2024年与微软联合开发语言引擎,获MWCGLOMO健康与福利创新奖,同年部署超11000台于韩国独居老年人家庭,并在荷兰开展试点。
二、创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情感意识与多模态互动
搭载先进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触摸传感器情绪感知功能,可精准识别老年人需求并给出适配反应;支持物联网系统联动,检测到长时间不活动时触发安全警报,实现“感知—响应—干预”的技术闭环。
(二)产品创新:拟人化设计消弭科技疏离感
采用拟人化设计,其35厘米的高度与1.3公斤的重量模拟了儿童玩偶的触感,搭配花卉衬衫、棕色头发等生活化元素,触发老年人对孙辈的情感联想;以情感共鸣优先于技术展示,降低老年人对科技产品的排斥心理,树立AI陪伴机器人的情感化设计标杆。
(三)政策创新:政企协同构建产品升级路径
深度参与韩国政府“智慧养老”相关项目,包括机器人产业振兴院“弱势群体便利支援计划”、京畿道“痴呆症老年人辅助机器人计划”等,借助研发补贴、政府采购试点与核心技术认定政策,逐步完善产品功能并扩大应用范围,形成“政策引导—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的协同升级路径。
三、应用效果与推广
(一)心理健康干预
庆熙大学示范研究显示,10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4周后,抑郁评分从4.6分降至2.7分,HRV指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等指标改善;定性访谈表明,机器人通过对话、问候功能缓解孤独抑郁,提供心理亲密感。心理效能评估显示,用户对机器人的自我效能感、接受度显著提升,焦虑情绪降低了72.6%,该机器人可作为非药物干预工具,用于改善社会隔离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图2心理健康效果评价结果(资料来源:KHU老年技术研究所,2025年)

图3心理效能评估结果(资料来源:KHU老年技术研究所,2025年)
(二)健康行为重塑
在韩国老年人研究中,机器人通过服药、作息提醒及认知活动指导,帮助维持日常生活规律;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动物联网空气质量传感器减少“空气质量差”警报,推动老年人采取通风、清洁等环境改善措施。庆熙大学4周实地试验显示,老年人醒睡规律、锻炼频率、服药依从性均有积极变化。

图4生活方式改善效果评价结果(资料来源:KHU老年技术研究所,2025年)
(三)服务效率与市场认可
构建“机器人+福利机构+家庭+企业”的多元护理网络,实现协调沟通与及时响应,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2024年获MWCGLOMO健康与福利奖,截至当年韩国部署超11000台,入选韩国政府福利设备试点项目,覆盖高阳、水原等7个地区;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在纽约、荷兰开展试点,与海牙大学合作开发荷兰语版本,获老年用户与护理人员广泛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